前段時間關于“大學畢業生半年內離職率高達38%”的新聞炒的沸沸揚揚,大學畢業生的離職率這么高原因何在呢?只要我們靜下心來想一想就會發現,他們當中的多半都是因為在就業前沒有清晰的做好職業規劃,沒有實用的一技之長,走入社會才會陷入迷茫、不知所措的困境。
雖然每年都有那么多高中生放棄高考,但是大學畢業生的就業市場仍然很嚴峻,供不應求,大學生們在校園里所學的知識涉及廣泛,有的只是蜻蜓點水般的一學,真正能掌握一門精通的技術的卻只有很少數,絕大多數都是“什么都會,又什么都不會”的狀態,這樣的人到了社會,哪個企業敢要他呢?
張小雪今年6月份從鄭州大學畢業后第一份工作是電話營銷,做了兩個月感覺業績沒有多大提高,而自己夢寐以求的銷售助理也遲遲不能提升,于是就決定辭職了,到了一家房地長是做銷售顧問,感覺這是一個非常有“錢景”的職業,也希望自己能夠長干下去,但是由于房地產工作的巨大壓力,小雪干了又是不到兩個月的時間,再次辭職了,這次辭職以后,她徹底灰心了,對未來的發展無比迷茫和困惑,也很后悔自己當初在大學里的懶散生活,沒有能用得上的一技之長。在我們河南省的人才交流中心招聘會現場,前來采訪的記者發現,求職者很多都是2010年應屆畢業生,其中不少人是跳槽后再次加入到求職者行列。一位制造業招聘負責人告訴記者,很多畢業生進入公司一線車間實習后,感覺與期望差距很大,便選擇辭職。
據2010年6月公布的《2010年中國大學生就業報告》,2009屆大學畢業生畢業半年后的就業率約為86.6%,但半年內離職率達到了38%,三年內平均工作單位數為2.0個。這組數據不得不讓我們沉思,問題究竟出在哪里?一位從事招聘多年的人士建議,理性跳槽有助于找到職業發展方向,但若是因壓力太大則需謹慎,一旦養成不敢挑戰的習慣,只會讓自己更加迷茫。
的確是這樣的,大學畢業生切忌盲目的跳槽,抑制這種現象發生的做法就是,大學畢業之后先對自己的未來做個職業規劃,弄清楚自己將來要干什么,只有確定了努力的方向,你才不會感到迷茫,即使你在大學里沒有學到什么實用的技術,你完全可以不急著就業的,可以先去職業技能培訓學校進修一段時間,這樣,技能也有了,規劃也做好了,還會有那么高的離職現象出現嗎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