作為整個職業教育體系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,IT職業教育更是一種"就業教育".根據許多來自人才市場的信息表明:計算機專業大學生,現在已經淪為就業市場上的"絕對弱勢群體"。眼下,許多計算機專業大學生不好找工作,一方面同高校不斷"擴招"、涌入就業市場的大學生數量劇增,導致大學文憑的"含金量"不斷下降有關;但從根本來說,還是由于許多計算機專業大學生的動手能力、實操技能較差,已經無法滿足許多IT企業越來越苛刻的用人標準。
“職業教育就是就業教育。”教育部部長周濟如此形容職業教育的本質,與學歷教育相比,“以就業為核心”、“以企業的需求為導向”是職業教育的根本出發點,職業學校教育和市場的連接比學歷教育更緊密、針對性更強。職業教育在逐步向貼近學生、貼近崗位、貼近就業環境發展。這也是北大青鳥被廣為關注并認可的原因。
業內專家指出,目前,進入就業市場的勞動力結構大致可以分為三種:第一種是具有中專、職高、大專及以上學歷,具備一定專業技術的勞動力;第二種是初中以上學歷,年齡在18-45歲之間的低技能勞動力;第三種是初中及以下學歷,無技能、高齡勞動力。這三種勞動力占市場比例大約為30%:30%:40%。而目前企業需求量最大的是第一種,其次是第二種,三種需求的比例大約為50%:40%:10%。可以見得,企業對于人才的需求量集中在專業技術、技能型人才上。職業學校培養專業技能的人才,無疑是符合市場需求的,其畢業生就業率高也無可厚非。據教育部今年公布的數字顯示,去年全國中等職業學校畢業生數為526.96萬人,就業學生數為506.35萬人,平均就業率為96.10%。
職業教育的發展早在改革開放之初就展現出了活力。1980年,國家開始對全國中等教育的結構進行改革;2005年國務院做出了關于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的決定,溫家寶總理提出了要大力發展有中國特色的職業教育。今年,國務院又發布了關于做好當前經濟形勢下就業工作的通知,文中提出要"實施特別職業培訓計劃,幫助更多的勞動者提高職業技能"。
由于前兩年引發的金融危機,就業難題再次凸顯。我國有超過600萬的大學畢業生面臨就業問題,是近年來高校畢業生最多的一年。在嚴峻的形勢面前,職業學校畢業生卻成為就業市場的寵兒。有調查顯示, 一個省內120余所職業學校的3萬多名畢業生,2009年就業率達到了98%,如何能使更多人順利找到自己的好去處,北大青鳥創新的標準化管理模式將給人們帶來啟迪。